公司新闻

提高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初探

发布日期:2017-04-18 浏览次数:1992

一、基层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针对性不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或专项审计报告趋于同质化。目前尽管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年初有计划,有统一组织、有统一审计工作方案,但在实际工作极易刀走偏锋。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项目在审计内容上有重叠部分,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完成的时限较长,因此,审计人员在现场操作中极易将工作重点先行用于其他审计项目,最后集中精力完成经济责任项目,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针对性不强。同时经济责任现场审计时间受限,通常不超过50天,所以审计难以全面深入展开,以致于有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是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项目基础上展开或有所选择的进行,久而久之,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其他项目的审计内容趋于雷同,各审计报告趋于同质化。

     (二)经济责任审计反映内容虽多,但重点不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一是“经济”,二是“责任”,即在经济决策范围之内,认定领导干部对发现问题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与传统审计存在很大差异,也是对审计人员工作能力和意识的巨大挑战。在“一拖N”审计中,由于审计现场质量管控不到位,审计人员很容易习惯性、不自觉地走上传统审计的老路。脱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要求,将思维和审计工作的出发点转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上,而没有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实施情况深入研究,仅进行总结性反映,未深入剖析重大经济事项开展情况,未揭示其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审计所反映内容虽多,但重点不突出。

      (三)经济责任审计定责不够精确,难以发挥审计问责作用。

      在“一拖N”审计中,审计人员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对现场审计实施中所取得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取证资料,在组合审计项目中打通使用的现象是极为普遍,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项目较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先行实施,涉及其他项目的工作底稿和取证资料较多,但在某些方面难以满足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即使揭示的问题可以共用,但问题如何产生、由谁出决策、由谁负责,无从知晓,如果事后倒查,往往劳而无功。最终结果只能以所谓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笼统认定其责任,定责缺乏精确性。

      二、提高基层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同步开展“一拖N”组合项目审计,是当前地方基层审计机关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审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一是科学安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基层审计机关要在充分考虑自身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做到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二是基层审计机关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涉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日常资料(包括电子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三是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组成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听取纪检监察、组织、人力资源、国资、编制等部门的意见建议,掌握异常情况,做到审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确保审计方向不偏离。一是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引导审计人员努力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要求,紧紧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权力运行轨迹,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二是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模板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把干部管理监督各项要求贯穿到报告模板当中,明确告知“审什么、怎么审、怎么评、怎么报”,规范审计行为。三是改进和完善审计取证的具体内容。对经过评估可以共用的审计取证要尽可能地用直白、写实的手法来表述审计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同时针对问题,客观阐述被审计单位人员在履行经济责任中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既对“事”,又对“人”,以满足不同审计项目的需要。

     (三)严格审计现场管理,确保审计质量。一是高质量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评估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并根据审计进展及时更新、修正和细化原先确定的审计思路,调整审计实施方案,为做好审计工作提供依据。二是严格审计现场管理,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质量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和水平,要树立问题导向、问责思维,对审计内容涉及的每一事项都从问题事实和实质、产生原因、决策过程和责任人、造成的后果等方面逐层查深查透,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三是不断提升审理功能,改进审理方式,增加现场交流、沟通询问等环节,由事后审理逐步过渡到审计过程的审理,提高审理质量,同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增强审理时效,提高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