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摩拜ofo模式之争让位运营比拼:补贴、红包一样没少

发布日期:2017-06-16 浏览次数:1944

共享单车一哥之争越来越有戏剧性,这场棋局正值高潮。有说法认为两家公司正越来越相近,有的则认为二者完全不同。摩拜与ofo在产品、运营、技术、融资、外援、品牌等诸多方面又有怎样的相同之处与区别呢?

创业初衷

ofo和摩拜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ofo小黄车创业很早,前身是2014年戴威创立的“ofo骑游”,这群年轻人对骑行和自行车有着偏执的情感,定位于旅行及户外自行车网上租赁。

订单稀少、融资难题、新业务受阻……戴威团队在2015年5月决定ofo转型,校园共享单车生意开始:师生共享自己的单车,输入车牌号获得密码解锁别人的单车。2015年6月,ofo在北大启动;9月正式上线,项目逐渐运转起来。

偶然邂逅,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罗斌在北京大学办事时发现了ofo,后者顺利拿下金沙江创投领投、东方弘道跟投的超1500万元A轮融资。

一年时间,重心在校园市场的ofo总订单突破900万,注册用户超80万,日订单破20万单,顺利将业务拓展到全国20座城市。在摩拜的刺激下,ofo在2016年10月从校园走到了大街小巷。

摩拜则直接瞄准城市。

2014年,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一句话点醒了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有没有想过做共享出行项目?”胡玮炜立刻有了城市单车共享项目的构思,第一笔投资顺水推舟。

摩拜此后迅速组建了团队,2015年初在北京正式成立公司,前Uber上海总经理王晓峰加入任职CEO,前福特SYNC服务开发管理经理夏一平担任CTO,胡炜玮则任总裁。特斯拉原中国区高管郑顺景也于今年2月加入担任CMO。创始团队赋予摩拜良好的科技基因并打下了资源基础。

根据摩拜创始团队的构想,共享单车必须不掉链子、不爆胎、可定位,因此提出了实心轮胎、无链条、铝制的要求,GPS定位也成为最关键的一环。但是,这样充满革新性的产品定位并未打动传统自行车厂。摩拜决定扛起重资产的担子自主研发了第一款单车,将工厂选址在江苏。2016年4月22日上海作为投放首站进行投放,8月16日开始在北京提供服务,9月20日进入广州……迅速在城市落地,拥有技术加成、汽车思维和Uber背景的“网红”摩拜就此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