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玩转企业创新“朋友圈”
我们要解决的是企业研发创新之前的事情,比如全球的竞争态势、同行的研究进展等。”天弓信息董事长程军锋说。
像天弓这样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苏州高新区已有近80家。他们没有工厂、不耗资源,却是企业技术创新中不可或缺的“侦察兵”“护卫队”“月老红娘”,并创造了巨大的隐性财富。
竞争情报让创新路上无“雷区”
创新路上哪里堵、哪里畅,是创业者最想知道的事。曾经从事过科技金融业的程军锋,深谙“创新那些事儿”。他认为,创新前期一定要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在哪里、潜在竞争对手在干嘛。为此,天弓信息利用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江苏中心等权威数据资源,在全球范围跟踪客户竞争对手情况,形成了一份量身定制的竞争信息情报。
“2016年,我们通过天弓信息发送的一份市场情报发现,主要竞争对手G公司刚公开的2件发明专利,与我们的14件专利技术有重叠。”天瑞仪器知识产权部部长周晓辉说,该部分专利主要用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这对他们在市场投标上具有重要作用。“单单这一次,就为天瑞近20%市场业务提供了‘预警’;也为企业应对赢得了备战时间。”
“这样的联动,源自于集聚区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苏州高新区科技局局长顾彩亚介绍,坐落在区内的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江苏中心,去年审结的发明专利达14.5万件,占全国的21%。中心一头连着北京,一头延伸到地方,依托对专利创新的有效服务,可使整个知识产权服务业“背靠大树”。
专利运营变沉睡图纸为财富
如果说天弓信息是为企业提供了创新“风向标”,那么知识产权运营就是创新的“开山斧”。
“我们发现,许多极具市场价值的专利,因为找不到投资人、产业资源等,最后变成束之高阁的图纸。为此,我们撮合交易了272件专利,投资500万入股了3个专利项目。”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敏告诉记者。
仅在江苏比微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个项目上,凭借其在机器视觉检测和非标自动化设备开发等领域的创新,江科公司就实现了5倍的投资回报。今年,江科公司筹备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已初步达成1.5亿元的募集意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放大专利技术运营孵化的效应。”孙敏说。
在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运营让创新因子充满“耦合效应”。去年,该区推动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过1亿元;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也正式落户于此。至去年底,全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8.67件,比苏州市平均水平高出40.31件,有效支撑了企业的创新创造和产业的发展升级。
“IP朋友圈”让知识产权供需手拉手
“在哪能找到对口的知识产权贯标服务?”“我们这个行业,专利技术维护需要什么样的特色手段?”“哪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我们这个领域比较权威?”……这些问题是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经常遭遇的难题。
去年12月,苏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商会在高新区成立,苏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超市”正式上线。“商会和‘超市’都是知识产权服务的公共平台。”负责运营的苏州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春霞打比方说,商会就像是“朋友圈”,“超市”就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京东、淘宝。“商会目前已汇集65家成员单位,其服务量之和占苏州总量90%以上。商会的优质资源将全部落实在‘超市’平台上,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供需之间的线上线下全天候无缝对接。”
在过去的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第十巡回审理庭、苏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高新区分中心、苏州市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苏州分中心等一批公共平台相继成立进驻。该区还针对重点领域,引进评估、运营、法律等机构,提升各类机构之间的协调服务能力,力求破解“没方向、难落地、缺资源”等知识产权服务业难题。
“逐步完善的公共服务能力,也对产业创新形成溢出效应。”顾彩亚说,该区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基地为契机,定期选派资深审查员深入一线,指导企业研发创新、专利布局。至去年底,苏州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5.8%和52%,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记者 张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