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新区举行“鹏城工匠”:每人重奖50万元
我市首届“鹏城工匠”揭晓,10人上榜;另认定30位“技能菁英”,年龄最小者22岁
首届“鹏城工匠”揭晓,10位“鹏城工匠”每人获得50万元重奖;首批认定的30位“技能菁英”每人获得20万元“留洋”经费,用于赴海外研修培训。昨天,2016年度“深圳市高技能人才认定暨技能大赛总结”大会在深圳人才园举行,一批高技能人才受到表彰。
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他号召广大劳动者向受到表扬的高技能人才学习,立足本职、钻研技术、提高本领,形成技能就业、岗位成才的新风尚。
“鹏城工匠”树立新时期高技能人才新标杆
广受瞩目的首届“鹏城工匠”评选结果在本次大会揭晓,王志文等10人摘得殊荣,各获得50万元重奖。
首届10名“鹏城工匠”来自加工制造、交通能源、文化创意等领域,大多已获得国家或省级技术能手、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市300万技能人才中的杰出代表。
“鹏城工匠”称号为我市2016年设立的技能人才最高荣誉,授予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每年评选不超过10人并予以50万元重奖,旨在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20万资助“技能菁英”海外研修
在表彰激励最顶尖技能人才的同时,我市同步启动了“技能菁英”工程,每年遴选30名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资助每人20万元“留洋”经费用于赴海外研修培训,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要求的技能型领军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人才优势。
本次受表彰的首批30名“技能菁英”行业分布比较广泛:既有黄金首饰制作的“能工巧匠”,又有新能源电池结构技术研发的“新锐”;既有已斩获多个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大奖的“耀眼新星”,也有负责核电反应堆运行控制的“神秘操纵员”。凝聚他们智慧和汗水的产品,既有九天之上神舟飞船的精密计时器,又有重洋之外船舶和海洋工程平台;既有工业生产线上的机器手臂,又有商场酒店的建筑装饰;既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线通信信号,又有百姓餐台上的糕点面包。
其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关天培年仅22岁。他从15岁开始学习汽车维修钣金技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反复琢磨改进技术工艺,成为了汽车钣金维修行业年轻的高手,2013年参加全国交通行业技能大赛获得广东赛区第一名、全国决赛第二名,荣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而他的师傅就是荣获本届“鹏城工匠”的贺玉兵。
昨天的大会还对在2016年度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2名“工匠之星”、185名“技术能手”和33名“好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进行了表彰。据了解,“深圳技能大赛”作为一个竞赛品牌在2016年得以正式确立和正式推广,竞赛工作的整体性得以提升,特别是结合深圳重点产业举办面向全国的“工匠之星”,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技能竞赛的影响力,竞赛对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作用更加突出。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300万
大脑走在前面,身体一定要跟上。深圳不仅需要创新、研发人才,也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市区人力资源部门狠抓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除上述评选、遴选、竞赛活动之外,我市还陆续实施了新的技能培训补贴办法、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计划、试点发放5000万元培训券、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多项创新举措;并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和专业团队推进技工教育改革,着力构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及激励新机制,进一步优化我市技能人才队伍结构。
截至2016年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发展到308万人,比2015年增长2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1.6万人,增长12.6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