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个人所得税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区分标准介绍

发布日期:2021-11-01 浏览次数:10193
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判定标准界定
 
  居民纳税人主要是指常在中国境内居住且拥有住所,即使没有住所只要居住满了一年的个人(183天)。为了行使税收的管辖权而专门设立的,我国根据国际惯例来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继续了专门的统筹规划,采用了各个国家常用住所和居住时间来进行判定。也就是说就算是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的人,只要居住时间超过了一定标准也可以被当作为是纳税人,成为了中国的纳税人就意味着享受到作为纳税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判定标准的深入理解
 
  居住标准和居住时间在条例内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所以要对居住标准和居住时间以及户籍之类的问题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不能够片面化的,否则就会出现理解方面的偏差,将国内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标准搞错。居住标准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居民长期居住的一个主要场所,其按照住宅来进行区分,有永久性住宅以及习惯性住宅,按照《个人所得税》当中的说法来看,“住所"的概念是非常具体的,其不是单单指居住地而是涵盖了因为户籍、家庭和经济利益在中国的长居驻地。
 
  属于区分个人所得税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标准的有哪些?
 
  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没有住所而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为我国的非居民纳税人。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根据国际惯例,我国对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划分采用了各国常用的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判定标准。
 
  1、住所标准:依据通常是指公民长期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住所又分为永久性住所和习惯性住所。个人所得税法里所说的住所是税法的特定概念,它不是说居住的场所和居住的地方,而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可见,我国采用的住所标准是习惯性住所标准。采用这一标准,就把中、外籍人员,以及把港澳台同胞与在境内居住的中国公民区别开来。
 
  户籍:人们通常称为户口,中国公民通常在我国是有户口的,但在我国常驻的外籍个人,虽因领取了长期居留证、暂居证等而纳入我国户籍管理范围,但由于其家庭或主要经济利益不在中国境内,故通常不视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
 
  经济利益:一般是考虑个人的主要财产、经营活动中心等因素。vmery.net
 
  习惯性住所:习惯性居住是判定纳税义务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的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标准,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埋藏内的居住地。如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而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在其原因消除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则中国即为该纳税人的习惯性住所。
 
  2、居住时间标准:居住时间是指个人在一国境内实际居住的天数。我国规定的时间标准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达到这一标准的个人即为居民纳税人。对居住时间内临时离境的,即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不扣减天数,连续计算。
 
  纳税年度是指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我国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判定标准对时间标准理解
 
  生活时间指的是个人在实际生活的过程当中在一个国家行动的时间,我国规定的时间居住标准是一年,也就是365天,而目前183天的个税条例已经出台。